「綠建築」在日本稱為「環境共生建築」,有些歐美國家則稱之為「生態建築(Ecological Building)」、「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在美洲、澳洲、東亞國家,大多遂援用「綠建築(Green Buildinga)」作為生態、環保、永續、環境共生之建築的通稱。但無論我們用什麼名稱去稱呼它,它都代表著一個建築物能自給自足生態循環系統的最高理想。
有感於地球環境的危機,1980年世界自然保護組織(IUCN)首次提出「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口號,呼籲全球重視地球環保危機。1992年6月於巴西里約召開劃時代性的「地球高峰會議」,史無前例地聚集了170個國家的政府代表以及118位的國家元首,共同商討挽救地球環境危機的對策。會中簽署了「氣候變化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同時發表了「森林原則」、「里約宣言」、「二十一世紀議程」等重要宣示。1993年聯合國成立了「永續發展委員會」(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CSD),展開全面性的地球環保運動。直到1998年的「京都環境會議」,更正式制定了先進國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的目標,在在顯示了地球環保的問題已成為超國境、超政體的國際要務,同時也顯示「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已成為人類最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