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項目
聯絡我們
開閉館時間
:: 貧瘠的生態多樣性設計 |
國人向來喜歡的綠草如茵草坪或百花齊放的草花庭園,其實是不利於生物多樣化的園藝設計。以鳥類為例,市區內被建築物與人行步道包圍的庭園綠地,雖可提供鳥類一些庇護場所,但生態品質不良的草花庭園能提供的食物來源有限,植物歧異性低,只能引來松鼠、麻雀、綠繡眼、白頭翁與野鴿等高耐受性的都市動物,卻不能吸引一些如喜鵲(Pica pica)、大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紅尾伯鳥(Lanius cristatus)、小雨燕(Apus affinis)等低耐受性的野生鳥類來駐足。由於高耐受性的鳥種可從人類活動中獲益,甚至隨著人為干擾程度增加,反而壓迫了其他低耐受性鳥類的生存空間,造成物種貧乏的劣質生態環境。無論是住宅或是校園綠地,這種「少物種大量栽種」的作法,一旦發生病蟲害或氣候異常,植物就會毫無抵抗能力,造成植物群弱化的現象,甚至影響原生物種的滅絕。唯有多層次且多樣化的綠地環境,才能創造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國人向來喜歡的綠草如茵草坪或百花齊放的草花庭園,其實是不利於生物多樣化的園藝設計。以鳥類為例,市區內被建築物與人行步道包圍的庭園綠地,雖可提供鳥類一些庇護場所,但生態品質不良的草花庭園能提供的食物來源有限,植物歧異性低,只能引來松鼠、麻雀、綠繡眼、白頭翁與野鴿等高耐受性的都市動物,卻不能吸引一些如喜鵲(Pica pica)、大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紅尾伯鳥(Lanius cristatus)、小雨燕(Apus affinis)等低耐受性的野生鳥類來駐足(圖7.1∼7.2)。由於高耐受性的鳥種可從人類活動中獲益,甚至隨著人為干擾程度增加,反而壓迫了其他低耐受性鳥類的生存空間,造成物種貧乏的劣質生態環境。無論是住宅或是校園綠地,這種「少物種大量栽種」的作法,一旦發生病蟲害或氣候異常,植物就會毫無抵抗能力,造成植物群弱化的現象,甚至影響原生物種的滅絕(圖7.3)。唯有多層次且多樣化的綠地環境,才能創造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圖7.4)。國人向來喜歡的綠草如茵草坪或百花齊放的草花庭園,其實是不利於生物多樣化的園藝設計。以鳥類為例,市區內被建築物與人行步道包圍的庭園綠地,雖可提供鳥類一些庇護場所,但生態品質不良的草花庭園能提供的食物來源有限,植物歧異性低,只能引來松鼠、麻雀、綠繡眼、白頭翁與野鴿等高耐受性的都市動物,卻不能吸引一些如喜鵲(Pica pica)、大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紅尾伯鳥(Lanius cristatus)、小雨燕(Apus affinis)等低耐受性的野生鳥類來駐足。由於高耐受性的鳥種可從人類活動中獲益,甚至隨著人為干擾程度增加,反而壓迫了其他低耐受性鳥類的生存空間,造成物種貧乏的劣質生態環境。無論是住宅或是校園綠地,這種「少物種大量栽種」的作法,一旦發生病蟲害或氣候異常,植物就會毫無抵抗能力,造成植物群弱化的現象,甚至影響原生物種的滅絕。唯有多層次且多樣化的綠地環境,才能創造自然界的
|
![]() |
國中小學校園內的植物種類常呈現少量單一化的現象
|
![]() |
多層次多樣化的綠化方式
|
:: 生物移動障礙 |
都市中天然棲地的消失與破碎,加上生物本身移動距離有限,不斷擴張的人為設施與活動干擾便成為了阻礙動物遷徙的元兇。根據德國(Wildermuth H.)的研究,多數動物都不喜歡離開綠叢棲地太遠,如綠地過於分散片斷,均可能造成生物物種間交流的障礙。都市常見的大型人工鋪面、停車場,或是基地周邊動輒數十公尺寬的大馬路,都會造成生物遷徙移動的障礙,不僅物種無法順利交流,也常常在穿越時命喪輪下。為了修補人為開發所造成的傷害,應將零星出現的綠地系統連成網狀的交流路徑,協助生物遷徙移動,並有助於生物基因之交流,而這種網狀的交流綠地規劃即所謂的「生態綠網」。凡舉基地內外的綠籬、公園綠地、行道樹、庭院、陽台、露台,經過有計畫的串連,都能成為小生物的交流路徑。 除了建築物周邊的基地規劃會對生物造成影響之外,建築物光滑的立面對於生物來說也同樣是移動的障礙。因為不論是玻璃立面或是金屬帷幕,這些光潔亮麗、平整無縫的建築立面,都是讓鳥兒無法歇腳、昆蟲植物無法攀爬的「銅牆鐵壁」。因此在立面設計上,也可採取較為友善的設計手法,提供小生物棲息或遷徙移動的場所。 |
![]() |
數十公尺寬又無行道樹的道路,造成生物遷徙上的危險與困難
|
![]() |
建築物的露台與相鄰的林蔭大道一同串起生態綠網
|
![]() |
綠籬也能充分提供小生物的棲息活動空間
|
:: 反光玻璃公害 |
都市中的玻璃帷幕大樓是一座座晶亮的方盒子,在大太陽的照射下,光滑的玻璃容易產生刺眼的眩光,射入眼睛就會令人看不清楚東西或產生視覺干擾。更嚴重的是,有些大樓為了減少太陽輻射熱的入侵,特別採用金屬塗膜的高反射玻璃,但卻產生了更嚴重的反光公害。高捷美麗島站出入口特別延請日本建築大師高松伸設計,取名為「捷運之心•祈禱」,堪稱高雄市新地標。但萬萬沒想到在高雄港都豔陽照射下,折射的強光直接照射到附近商家裡,讓商家生意大受影響。目前許多反射玻璃大樓附近的鄰居,因為這些反光使得起居受干擾、隱私受侵害,政府建管單位也不斷接到民眾對反光公害的陳情抗議。 然而並非只有人類,鳥類也是玻璃反光公害的無辜受害者。因為鳥類無法分清哪些是真實的天空,哪些是鏡中虛影,哪些是真實的花草樹木,經常撞上這些鏡子大樓,有些鳥則具有領域感,當在反射玻璃上發現反射的鳥類影像時,常誤以有鳥類入侵而向玻璃內的影子衝上迎戰,在高速飛行的狀態下,一撞上大樓就很難生還。這種鳥撞死在窗戶上的現象,被稱為「窗殺(windowkill)」。北美大陸每年大約有10億隻鳥類撞死在建築物上,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白天撞死在透明或發亮的玻璃上。 即使是透明的玻璃,也有可能成為生態殺手。當透明的窗戶或玻璃欄杆後方可以看到樹林或綠地時,就會造成生物空間感的錯覺。近來一些在生態棲地附近設置的景觀設施,因為沒有考量到這些因素,而使得玻璃成為隱形的殺手。也有人嘗試在玻璃窗貼上「猛禽貼紙」來威嚇接近的鳥類,然而鳥類卻能分辨那僅是貼紙而非猛禽,而且鳥類會嘗試穿越任何大於4呎寬乘2呎高的區域,並認為自己的飛行技能足以穿越林間的枝葉。 |
![]() |
高雄的「捷運之心」意外成了刺眼的反光公害
|
![]() |
反射玻璃帷幕設計是引誘鳥兒撞樓而死的陷阱
|
![]() |
被玻璃誤導而撞死在生態棲地旁景觀橋上的鳥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