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rkblurbg

文章項目

聯絡我們

  • 國立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
  • 06-2757575#50091

開閉館時間

  • 周一 休館
  • 周二至周日上午9點30分至下午4點30分
  • (其他休館日,請詳見公告)
  • E-mail:z10102068@email.ncku.edu.tw


舊建築更新評估實例

:: 舊建築更新技術-生態

各項改造更新技術可參考綠建築85技術所介紹之項目,由於不同技術運用在既有建築物之改造與新建設計時的難度不同,因此以下特將較適用於EEWH-RN的改造技術進行重點說明:

(1)  複層綠化、雜生密林:

在喬木及棕櫚樹下方的綠地應盡量密植灌木,以符合多層次綠化功能。不需額外的工程,可將原有草皮發揮最大的綠化潛力,對於基地空地比例小的舊建築物執行上較為容易。

(2)  立體綠化、屋頂、陽台綠化:

可利用多年生蔓藤植物攀爬建築立面以爭取綠化量;或盡量在屋頂、陽台設計人工花台以加強綠化,但是應該注意其覆土量及防水對策。

(3)  生態綠網系統連貫性改善:

若申請基地內外的綠地分佈較分散時,可運用綠廊、綠行道、或車道綠化等方式進行連貫性的改善,特別綠地被30公尺以上的道路或設施物截斷時。

(4)  提高植物歧異度及原生誘鳥誘蝶植物:

在進行綠化量的改善時,應優先考慮與原生基地內不同物種及具原生或誘鳥誘蝶的植栽,便可於綠化量評估中取得較高的優惠計算。

(5)  小生物棲地之塑造:

既有基地增加大面積的綠化範圍可能較困難,但小生物棲地塑造並不需要很大的範圍,若能在既有的綠地上,圍塑出一小塊的「生態水池」、「濃縮自然」區域,或將原本混凝土之圍牆改造為具多孔隙環境的「生態圍籬」、「生態邊坡」,但生物多樣性適用於基地一公頃面積以上者,若小於此規模則無需考慮本項及第4項的改善技術。

(6)  透水鋪面改善:

過去的設計欠缺透水性鋪面的觀念,因此許多車道、步道、停車場及廣場仍為不透水的硬質地面,此時可運用連鎖磚、再生礫石、廢棄輪胎與植草磚等手法,改造成透水性植草磚鋪面,同時改善綠化量及基地保水性能。

(7)  貯集滲透水池:

若於基地之廣場、綠地上部份閑置空間作成具有緩慢滲透排水功能的貯留水塘亦可有效增加其基地保水性能,但需注意基地位於透水良好之粉土或砂質土層時,「基地保水」性能的更新改善以「直接滲透設計」為主;基地位於透水不良之黏土層時,才以以「貯集滲透設計」為主,進行此類改善時應先對基地土質條件進行了解。

 

 

 

立體綠化改造實例及覆土深度示意圖

 

 

 

 

 

:: 舊建築更新技術-節能

(1) 外殼遮陽改善:

凡建築物隔熱性能、開口大小、方位等影響外殼耗能的因子,若既有建築物要進行更新改善時均需要經歷拆除整建的過程,增加了不少的難度及成本,因此,最簡易的改善方式是。於外牆及屋頂的開口部之室外側,裝設遮陽構材以遮蔽日射,減少室內熱負荷。

(1)  改善外牆、屋頂隔熱:

在不破壞建築物結構及軀體構造的前提下,亦可考慮於外牆或屋頂上加設隔柵花架,屋頂增設隔熱材或屋頂花園,以增加牆體厚度、覆土來提高建築物軀的隔熱性能,同時還可結合立體綠化的概念。

(2)  採用節能玻璃:

建築物有大面積開口又採用日射遮蔽性能不佳的玻璃時,會大幅增加室內的熱負荷,此時可考慮以節能Low-E玻璃或貼隔熱膜等方式來改善。

(3)  空調設備性能改善:

汰換安裝新型高效率主機,再配合各項空調節能技術的導入,或個別式空調設備改採具節能標章證明機種等技術,是綠建築更新的重點改善手法。

(4)  照明設備性能改善:

既有建築物的照明系統及設備的改善是最普遍及便利的綠建築更新手法,改善時應汰換發光效率不佳之燈具,改採用高效率光源、高燈具效率的燈具,在系統規劃上則可採工作面直、間接照明並用、有良好照明開關控制的概念。

 (5)  採用再生能源:

在EEWH的評估系統中,再生能源的使用均可於空調及照明節能評估中取得優惠計算,亦是既有建築物可考慮的改善手法。

 

 

 

 

:: 舊建築更新技術-減廢

(1)       舊結構再利用:

既有建築物受到先天條件的限制,於構造、材料、形狀等建築物軀體較難改善,但若進行結構補強、外牆、屋頂或樓版、室內隔間、設備管線等整修,只要在保留原有主要結構(基礎、樑柱、承重牆壁、樓地板、屋架或屋頂)過半的前提下,均視為舊結構再利用之空間,可計算其減廢的性能改善得分。

(2)       耐久性提升:

於修繕過程中,將既有設備管線改以明管方式設置,對延長建築物壽命、減低設備維護困難度均有很大的幫助。

(3)       修繕時的營建汙染防治:

當建築物之更新改造涉及土方工程或增建、改建、修建等建築軀體工程時,則應善加考慮工程不平衡土方比例及施工空氣污染防治等措施。

 

 

:: 舊建築更新技術-健康

(1)        改善室內音、光、通風換氣品質:

室內音環境的改善,可由設置天花板吸音筒、吸音材、樓板緩衝材、改用隔音氣密窗等技術達成;光環境的改善,可由採用具有室內眩光防制的燈具達成;通風換氣環境則可考用增設通風塔或將固定窗改為推窗等技術來改善。

(2)        減少不必要的室內裝修:

減少既有室內裝修如夾層天花板,改設置明架天花板,並可配合空調設備管道等的明管化設計。

(3)        採用省水器材:

汰換原本省水效率不佳的器材(大便器、小便器、供公眾使用之水栓),以具節水標準之省水器材達到更高的得分。

(4)        設置大耗水項目彌補措拖:

若有大量人工草皮、草花花圃之建築物,或設置按摩浴缸、SPA、三溫暖、噴水池、戲水池、游泳池等大耗水設施,可設置對應的節水澆灌系統、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等彌補措施。

(5)        改善垃圾管理及儲存空間:

可藉由改善後開始確實執行廚餘收集再利用或源垃圾分類回收等垃圾管理而達成,同時也可考慮於基地內規畫充足垃圾儲存處理運出空間,或設置一處經綠美化或景觀化處理的專用垃圾集中場。

 

 

:: 案例-台中花雕儲酒廠

「台中花雕儲酒廠」為地面三層、地下一層的加強磚造建築,其原有基地面積為1939.2m2,建築面積為699.91m2,過去為儲藏酒類之倉儲廠,經過綠建築整修與改善後作為「文建會中區行政交流辦公室」用途為主,因此在進行EEWH-RN綠建築更新改造評估時,其評估內容採用EEWH-BC做依據。

本案更新後性能改善效益百分比ΔRSr為58.63%,遠遠超過鑽石級最高分級得分。但本案所執行的改善項目、花費及投入時間,均以做為綠建築更新的全面性指標改造示範案例為目標,一般改善案難有同樣的能力去執行如此多的改善項目,通僅能採用3~4項改善技術者為多數。本案若單以生態、節能、減廢、健康之改善範疇計算,預期之EEWH性能改善效益百分比ΔRSr約為9.22~21.64%,多為接近銅級得分等級,亦為一般改善案可能的得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