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項目
聯絡我們
開閉館時間
:: 建築照明與生態光害 |
光害(light pollution)可說是人類濫用夜間照明的副產品,尤其不良的建築照明設計,更是加深光害的影響。對於利用星月之光來巡航的鳥類,都市大樓的燈光會混淆遷徙中鳥類的方向感,估計每年有難以算計的鳥類撞死於燈火通明的建築物上。2010年9月11日紐約世貿大樓的紀念儀式上,就有數以千計的鳥兒被困在遺址上投射出的巨大雷射光束中,使得主辦單位不得不關閉燈光。 事實上,受到光害影響的,還有為數眾多的夜行性動物。例如雄性樹蛙因為強光而停止鳴叫,使得雌性無法呼應而降低求偶交配的機率;美洲豹為了避開光亮的地方活動,反而面臨喪失廣大棲地的命運;剛孵化的小海龜,也常將人工照明誤以為是海面反光,因而慘死在道路上。 除此之外,夜間在強光照射下的植物,生長週期容易受到干擾,特別是路燈旁的行道樹,尤其農作物對於光線更是敏感,即使夜晚僅有微量的照度,對收穫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有研究顯示,夜間的人工光線會使水稻的成熟期延後,特別是在收成期的前20∼40天,過去台中地區就有一則奇聞,農夫為了保護稻作的收成,逕自將稻田旁邊的路燈罩上黑網,使得附近的居民不得不摸黑回家。 光害對人類來說也是潛藏的健康危機。路燈、廣告燈、投光燈等戶外照明光線大舉入侵室內,令居住者的睡眠與隱私大感困擾,這種討厭的光線被稱為「光侵擾(light trespass)」。值得注意的是,光線能調整與抑制人的生理程序。原來人的血液中有一種重要的物質叫做「褪黑激素(melatonin)」,其分泌明顯受到「光暗」及「晝夜韻律」的影響,在晚上入睡後人體褪黑激素的濃度會升高為白天分泌的6倍。褪黑激素能促進睡眠、調節人體晝夜頻率、抗老化以及可抑止癌細胞生長等功用,但是夜晚光線越強越會抑止褪黑激素的形成,所以夜間過多的光線會抑止人體褪黑激素的生成,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Jasser & Blask, 2006)。 |
![]() |
城市中的鳥類環繞發光的大樓,容易撞樓或精疲力盡而死
|
![]() |
光害對夜間生態是致命的吸引力
|
![]() |
路燈是住宅區常見的光侵擾來源
|
![]() |
一天中褪黑激素的分泌情形
|